0 前言
生物柴油是以油料物质( 大豆、油菜籽、动物油 脂、餐饮废弃油脂) 或产油酵母菌、微藻等为原料, 与甲醇或乙醇通过酯化或酯交换反应制得的可替代 石化柴油的绿色清洁燃料,其具有无毒、可降解、含 硫量少、可再生性等优势,是绿色新能源发展的重要 研究目标。酵母菌、微藻等微生物由于生长速度 快,体内油脂含量高,且不占用土地、粮食等资源,被 认为是理想的生物柴油生产原料。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与仪器
试剂: 正己烷、甲醇,色谱级,上海阿拉丁; 氯化 钠,分析纯,辽宁泉瑞试剂有限公司; 氢氧化钾,分析 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仪器: 博迅BXM-30R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 讯实业有限公司; BSD - YX3200 智能精密摇床,上 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 AS3120B 超声波清洗器,天津 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7890B 气相色谱仪,美国 Agilent 公司; M7 - 300EI 质谱仪,北京普析通用仪 器有限责任公司; H1650 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 器开发有限公司; N - EVAP111 氮吹仪,美国 Organomation。
1. 2 菌株及培养条件
酵母菌 S288c 在 30 ℃,200 r/min 条件下,用液 体 YPD 培养基培养。首先,挑取单菌落到 20 mL YPD 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培养 12 h,之后转移 1 mL 菌液到 50 mL 液体 YPD 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9 h。菌 液经 3 000 r/min 离心 5 min,得到菌体用去离子水 洗一次,然后放到干燥箱内烘干备用。
1. 3 生物柴油的制备
称取 50 mg 干酵母粉,加 2 mL 正己烷,再加入 800 μL 0. 2 mol /L 的 KOH /CH3OH 溶液,超声 30 min 反应结束后,加入 5% NaCl 溶液 300 μL,涡旋 1 min 混匀,静置 10 min,10 000 r/min 离心 5 min,取 上清液,用氮气吹干,最后 100 μL 正己烷溶解,取上 清液 1 μL 进行 GC - MS 分析。
1. 4 GC - MS 检测条件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安捷伦 HP - 5 毛细管柱 ( 3 0 m × 0 . 3 2 mm × 0 . 2 5 μm ) ,进 样 口 温 度 2 6 0 ℃ ,分 流 比1 0 ∶ 1 。程 序 升 温 设 置: 初 始 温 度 150 ℃ ; 以 20 ℃ /min 升温至 214 ℃,保持 5 min; 再 以 1 0 ℃ / min 升 温 至 2 8 0 ℃ ,保 持 5 min ,载 气 ( 99. 999 5% 高纯氦气) 流速 1. 2 mL /min。质谱条 件: 离子源温度 230 ℃,传输线温度 280 ℃,溶剂的 延迟时间 2 min,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以酵母菌为原料,KOH 为催化剂,甲醇为衍生试剂,通过原位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气相色 谱 - 质谱分析其成分主要为棕榈酸甲酯、十六烯酸 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和肉豆蔻酸甲酯。单因 素实验优化超声时间、KOH 用量和甲醇用量。峰面 积和产量是正相关的,峰面积越大,产量越大,没有 换算式,是直接相关的。
2. 1 超声时间的影响
称取 50 mg 干酵母粉,加入 400 μL 0. 05 mol /L 的 KOH - CH3OH 溶液,考察不同超声时间( 5、10、 20、30、40 min) 对酯交换反应影响,结果如图 1 所 示。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增加,酯交换效率逐渐 增加,30 min 后得到酯总含量最大,之后酯量有所减 少。这可能是由于时间延长,酯交换反应越来越充 分,但时间过长,超声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随溶剂 挥发造成产物损失。
2. 2 KOH 用量的影响
实验选用 KOH 为催化剂,称取 50 mg 干酵母 粉,分别加入 0. 01、0. 05、0. 20、0. 60、1. 00 mol /L 的 KOH - CH3OH 溶液 400 μL,超声反应 30 min,KOH 用量对生物柴油产量的影响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看出随 KOH 浓度增加,生物柴油产量 逐渐增加,在 0. 2 mol /L 时达到最大。之后,KOH 浓 度再增大,柴油产量呈下降趋势。可推测催化剂 KOH 用量增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增加柴油产量,但 KOH 过量后,其可能与产生的酯发生皂化反应, 使柴油产量下降。
3 结论
采用原位酯交换法制备酵母菌生物柴油,单因 素优化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 50 mg 酵母干 粉,甲醇的用量为 800 μL,KOH 用量为 0. 2 mol /L, 超声时间为 30 min。最佳条件下,平行处理 5 份样 品中各脂肪酸甲酯相对标准偏差 < 11% 。生物柴油 成分 包 括 肉 豆 蔻 酸 甲 酯 ( 5% ) 、十 六 烯 酸 甲 酯 ( 24% ) 、棕榈酸甲酯( 48% ) 、油酸甲酯( 13% ) 、硬脂 酸甲酯( 10% ) 。
免责声明:文章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需要我方删除,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