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讯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发现毛榆孔菌多生长于阔叶树的腐木上,会造成木材白色腐朽。白腐菌中分泌的酶主要包括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其中纤维素酶在工业废水处理、有机颜料脱色、动物饲料以及食品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石化燃料的日益减少,人类将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而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每年由光合作用所产生100亿吨以上的植物干物质,一半以上都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通过纤维素酶特异性转化,将纤维素分解为简单的糖类物质,再经过发酵便可产生乙醇等能源物质。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多为胞外酶,其结构比较完整,但其生产成本高,不能被广泛应用,因此上海博讯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毛榆孔菌的固体培养和驯化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为该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上海博迅BXP-65电热恒温培养箱
该试验通过对毛榆孔菌菌丝的碳源、氮源、pH和温度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发现,该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酵母膏,最适pH7.0,最适温度为25℃,并且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明,氮源对毛榆孔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pH、碳源依次递减,并且在供试培养料中形成子实体。通过初步探究发现毛榆孔菌在栽培过程中,萌发原基阶段和子实体分化阶段,菌丝产生的纤维素酶最多,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结果表明最高可达805.63U/g。由于纤维素酶可将纤维素分解成糖,再进行发酵转化为能源物质,因此纤维素酶的应用前景十分巨大。下一步可从毛榆孔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展开研究。
本试验首次对毛榆孔菌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并成功获得子实体。栽培的重点主要在发菌温度和出菇时期温、湿度的控制。发菌温度应在25℃,黑暗条件下培养;而原基进行分化时期,应加大空气湿度,保持在93%–95%,并进行蓝光照射刺激,但可能照射强度较大,使得栽培得到的子实体颜色较深。虽然驯化栽培试验还只处于初步阶段,但是为以后的工厂化栽培奠定了基础,同时,毛榆孔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还未开发,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